深隧:看海终结者or贮污管道?
日期:2016-06-13
深隧分类
深层调蓄隧道,按目的和功能将深隧为三种:
污染控制:多应用于老城区合流制区域,部分延伸到新城区,可收集超过截流管道截流能力而产生的合流制溢流污水和分流制初期雨水。
洪涝控制:分为防涝隧道和排洪隧道,前者主要收集、调蓄超过现有排水管道或泵站排水能力的雨水径流;后者主要截流、接纳上游洪水或超过河道输送能力的洪水并排放。
多功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运行方式,实现洪涝控制、污染控制、交通等多种功能的兼顾。
国际上成功案例20余项,大部分深隧仍以单一功能为主。
国内外案例
美国芝加哥隧道及水库隧道工程
一期工程功能:污染控制(1975~2006)
L=175km,D=2.4~10.8m,H=46~88m,V=1000万m3
二期工程功能:防洪为主(2006~)
末端建设提升泵站及3座调蓄水库,V=6600万m3
通过空间上的累加来实现复合功能。
美国沃勒河深层隧道
功能:提高防洪标准
L=1.7 km,D=6.10~7.82m, H=21.94m,起端设置泵站,旱季可抽水回补河道。
日本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道
功能:缓解内涝
L=6.3km,D=10.6m,H=50m,2002年建成,末端建设提升泵站(规模200m3/s)。
日本大阪地下排水隧道

功能:缓解内涝
L=11.2km,D=6.9~9.8m,H=25m,调蓄量96万m3。隧道末端设置雨水泵房。
英国泰晤士河隧道工程
功能:控制水体污染
L=25 km,D=6.5~7.2 m,H=30~65m。
预计建造时间为7年,将于2016年正式开建。运营后,可收集伦敦泰晤士河97%的污水。
马来西亚吉隆坡SMART工程
功能:缓解内涝
晴天底排水,中上层交通;雨天三层均排水。L=9.7 km,D=13.26 m;已建成,可将上游洪水转移至旁路隧道临时储存后排入郊外下游水库,减缓了河水倒灌及关键路段积水严重的现象。
香港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工程
功能:提高标准
L=3.4km,D=4.9m,H=40m;已建成,可抵御50年一遇的超强降雨
新加坡深层隧道污水系统
功能:收集、输送城市污水
工程包括一条长48m、直径3.6~6m、埋深18~55m的污水隧道,以及长50km的污水连接管,将所有污水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采用TBM施工,共8台隧道掘进机用于推进48km的隧道。
广州深层隧道排水系统
主隧道双管,分别实现初雨转输和污水输送,功能单一;泵站+支管进行标准提高
总长度86.4km,近期东濠涌支段L=1.7km, D=5.3m。实现系统排水标准提高至5~10年,CSO年溢流次数减少70%以上。
来源:给水排水